书法家要有书法家的样子——夏碧波书法教学育新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作者 杨子江   发布者:admin
时间:2017年11月25日 21:42

书法家要有书法家的样子

——夏碧波书法教学育新人 

杨子江

(著名书法家夏碧波)

今年国庆期间,长沙湘江河畔,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驻地,聚集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爱好者,他们在这里参加紧张的书法培训。墨水和汗水浸透了纸背。五天的学习时间即将结束,大家手捧着新创的作品,异常兴奋,久久地不愿离去。时隔一个多月,同一主题的培训又在这个城市举行,几乎同样多的书法爱好者,揣着希望而来,临行时脸上写满了感激不已的笑容。大家簇拥在自己心爱的作品面前,异口同声地夸赞他们的书法老师夏碧波。

夏碧波,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长沙市书协主席团成员,长沙市芙蓉区书法协会主席,北京人文大学客座教授。2006年9月,这位年仅26岁的年轻人凭借一幅大字草书,参加全国首届草书展览斩获提名奖。随后,他又参加了当年的全国首届行书展览、第二届兰亭奖全国书法展览,成绩骄人,成为当年国内少有的青年书法家。在参展的道路上,他坚信有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那些年,他先后参加过全国首届普洱茶艺术节全国书法展览获最高奖、“和谐湖南”全省书法展览获一等奖、全国第九届、第十届书法篆刻展览等国展30余次,直到去年,他以一幅六尺楷书对联,又一次跻身于全国第二届楷书展览之列。难怪湖南书坛都称他为书法界参展的“常青树”。他2008年由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四届天津书法艺术节百家精品展览获“中国书法十杰”称号,2015年北京水墨基金会提名“湖南十大青年书法家”称号。

“人生逢盛世,书法育新人。”从2008年开始,夏碧波走上了 “国展”培训之路。十年磨一剑,他的办学理念与经验做法越来越受到书法界的重视与书法爱好者的认可。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创作实力,指导着一批批书法爱好者坚实前行。他在书法园地里默默耕耘,收获着成功的喜悦。

书法学习先要改掉坏习惯

夏碧波“开班授课”本来只是投石问路,借此检验一下自己的学识水平。谁知这一“投”便不可收拾。近十年来,他开办过讲座班、公益课堂、面授班、网络视频,先后在长沙、株洲、邵阳、宜兴、昆明、东莞等省内外多地传艺讲课,把书法理论与书法实践直接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随着 互联网+ 的兴起,他又开办了网络培训教学。据悉,他是全国首个开办网络班教授书法“国展”知识的人。到目前为止,常年跟随他学习“国展”知识的书法爱好者超过200人

他自己也感到奇怪的是,在他的探索下,“国展”竟然也成为了一门可供系统学习的书法晋升的科目。“在艺术的求知路上,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他经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课堂上的学员们。

多年的参展实践,丰富了夏碧波的课堂教学。在他的严格要求与精心指导下,每年都有学员参加各种书法比赛脱颖而出。他自己设立了一个微信群,在这个群里,几乎隔三差五,就会放起“鞭炮”来。这时群里的其他人就知道学员们参展获奖归来的消息。而每一次放“鞭炮”,其实就是一种无形的鞭策。据统计,去年以来,仅参加全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入展获奖的学员就达40 多人次。其中不少人先后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面对全国各地年年不计其数的书法展览,夏碧波深知书法培训任重道远。那么,在书法教学中。夏碧波是如何指导学员一步步成长的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先从改掉坏习惯做起。

一般而言,只要有一到两年以上书法练习基本功的学生,都可以参加夏碧波的“国展”培训。看起来入学的门槛很低,其实学习的过程十分浩繁而又艰难。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些人“知难而退”,可是到了夏碧波老师的班上,只要听过他讲课,任何人都不会言退,相反,会更加坚定学习书法的“雄心壮志”。这是夏碧波老师的特点。有人称他的书法培训班为魔鬼训练营,显然这不是贬低他的书法教学。

书法学习过程中,坏习惯是影响书法进步的拦路虎。克服坏习惯是夏碧波一再强调的“戒条”。在他的学员中,各路精英都有,其中不乏一些职场“大伽”。这些人均有个性。夏碧波会尊重他们的人格,但不会过多地理睬对方的出身、地位、职务、能力。面对书法学习,他该批评的会毫不客气地批评,该说“不”的绝对不会说“是”。课堂上严格按照事先拟定的教学方案,稳步推进教学计划。他把克服坏习惯看作是进入书法殿堂的第一道关卡。

大家知道,初学书法的人,写字时往往信手涂鸦,不假思索。因此,大多数人,写出的字成了不受约束的“自由体”,也叫“自己写自己的体”。这样,书法上的“自由体”无论如何也进入“国展”的视线。所以,任何一个学员,只要跟随夏碧波学习书法,首先就是确立主攻体例方向,彻底改造“自由体”。有些学员学习书法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所写的字被冠名为“自由体”很不服气。这个时候,夏碧波会循循善诱,直至让对方认识到问题的结症,并切实改正。

学习方法对路是快速进步的关键。要改掉坏习惯,就必须坚持好习惯。为此夏碧波在他的讲课中都会强力推行他的“高标准严要求”。比方说读帖,这是每天必做的功课。乍一接触,真不知如何读帖。那么,夏碧波会告诉你怎么读帖、分析字型、结构、章法、钤印、气韵、神采,一旦学会了这套方法,就等于基本掌握了书法与书道的原理、哲学与艺术的关系,则终生受用。写一个字时,是强调实还是虚,是表达刚还是柔,是写出厚重还是精细,都可以随性互换,直抒胸臆。苏东坡写《寒食贴》最大字与最小字之间体态相差七倍,这种变化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读帖时,一一细察,时时都会有新感悟。

他还主张,读帖基础上要尽可能多地背诵字帖。特别是把一些碑帖中的经典字型和词组牢牢记住,应用在书法创作时,保证有60%以上的字体出自字帖。

书写是完成书法的唯一途径。他告诫书法初学者,一定要“慢慢的写”。写字时要经过大脑加工,该快则要快,该慢则一定要慢。快是无法自我控制的,只有慢才能够自我控制。米芾八面出锋,挥洒自如,但是,他在每个字里至少有一笔是慢的,起到点睛的作用。

夏碧波的教学中还引入了“心流”的概念。目的就是要求大家全神贯注的投入书写练习,而这样的练习,没有一定时间的量的积累是达不到效果的。所以他会有步骤地安排学员开展6小时集训,甚至是10小时集训。让人的大脑高度集中,排除杂念,为创作“大部头”作品积累能量。

他主办的“国展”培训,一般为期一年,要上60节课。课程的设置、教学的内容、创作的实践,安排十分周到,突出实用与实战,每逢重大“国展”来临,他就会把学员组织起来面对面集训,为学员设计创作方向,有针对性地打造作品。这是检验平时学习的有效方式。凡是那些平时学习养成了好习惯,勤奋刻苦的学员,关键时候都能脱颖而出。

书法创作眼光要紧跟时代

“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创作什么。”这是夏碧波的创作理念。他经常与学生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笔墨当随时代”。

夏碧波作为一个“过来人”,他对“国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有自己的解读。他说,参加“国展”并非一个书法家的最终追求目标,但是对“国展”规则的基本遵循不能含糊。

这里提到了“国展”规则,其实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真正形成文字。但是夏碧波用事实说话,赋予了“国展”规则许多新内容新要求,而这些新内容新要求都是他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相应提出来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夏碧波已经跳出书法谈书法创作了,体现了湖南人“经世致用”的处事态度。

他说,作品要靠实力说话。经济强调实力,书法同样强调实力。实力是作品的兴奋点。基本功扎实与否,看笔墨、品字法、评章法、触感气息、释放正能量,都能体现实力。王羲之变化万千,黄庭坚气象万千,董其昌仪态万千,学得像不像,既打得进,又要跳得出,能不能注入到作品中,都是实力矣。一幅好的作品人见人爱,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谁有非议?

他说,作者要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汉字独特有美感。写一个字或写多个字都能表现明朗之美,那么要求作者学习书法的时候不忘兼修哲学、美学、文字学等各类知识,下笔创作时,要有想象力,敢于制造矛盾解决矛盾,把阴阳、大小、粗细、浓淡、空间时间、喜怒哀乐等等关系处理妥帖。不学习就无法改变现状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越多,作品的内涵越丰富,认可度越高。

他说,作为要有继承更要有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每一次“国展”中都会出现许多新元素新概念,包括对书家的推崇、对形式的表现、对内容的取舍、对流行书风的认定都会应时而生随事而变,学书不可一成不变。书法是国粹,无论怎么变化求新,传统的东西永远不能丢。所以,每次夏碧波指导学员打造作品时,都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每届“国展”都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需要事先认真研究。夏碧波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会运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分析大数据,制定参考坐标。他买回的每一本“国展”作品集都会详读并做各种各样的标注。他几乎把每届的参展个人与评委、作品风格、使用纸张情况、时代发展要素等等全息资料都存储在他的数学模型中。这是他“国展”培训决胜的神器。

纵观当今时代,强调“两型社会建设”。那么怎样在“节约”上做好文章推动“国展”,这是可以探索的。果不其然,有的学员利用废旧信封写出了作品送去参展获得认可。有的学员以往写小字时强调字量,一味求大而全的效果,后来大家从节约出发,改成了小幅作品,小到烟盒宽窄,照样登上书法的大雅之堂。在夏碧波看来,书法作者不是一个简单的写字匠,而是要走出 “象牙塔”,置身于火热的生活当中去捕捉时代发展的脉搏,“国展”不是“阿姐窗前绣月牙”。这种认识的高度成就了夏碧波的“国展”培训,难怪许多人愿意千里迢迢赶来向他取经学艺,一点也不奇怪。

近年来,湖南书坛异常活跃,每次“国展”揭晓,湖南人都笑逐颜开,新人辈出,名列前茅。这里包括了湖南书法事业的整体进步。夏碧波自然也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探路人。他之所以越来越受到关注,不在于他为社会培育了多少书法家,关键是他与时俱进的培训理念在实践中已开花结果。

书法家要有书法家的样子

夏碧波在成为书法家之前,经历过一番苦苦的磨练。

他1980年,出生在湖南黑茶之乡的安化县城一个偏僻的山村,当地有一种习俗,把擅长写字当作是人的美德,所以夏碧波深受这种文化基因的影响,立志要把字写好,做一个备受尊敬的人。16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湖南省林业学校,正式离开了他熟悉的山与水。在学校里,他第一次拿起毛笔,开始了一笔一画单调枯燥的训练。学校书画协会有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成了夏碧波日夜出没的阵地。在那里,他写呀写,晚上写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会,醒来又接着写。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1999年,夏碧波要毕业了,学校没有忘记这位勤学苦读的学生,为他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个人书法展览。谈起这次展览,夏碧波满怀感恩之情:“没有学校的鼓励,就没有日后我的书法进步”。从此以后,无论是到广州打工,还是分配到家乡林业部门工作,他都没有忘记笔墨香浓的诱惑,始终坚持业余时间练习书法,而且每天写字都在6个小时以上,工作清闲的时候几乎一整天“泡”在书房里,根本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他说,“那时候写字入了迷,等我刚刚躺下睡觉的时候,太阳升起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太阳刚刚下山;有时候半个月都难得看到太阳。” 时间过特别快,他创造了一晚上写1刀八尺宣、一天写2刀毛边纸的纪录。他的母亲心痛自己的儿子,总是时不时在旁边叫唤他的名字,观察他的举动,担心他“走火入魔”。他母亲常对邻居说:“我儿子平时拿着毛笔比吃饭时拿起筷子还要熟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碧波感慨良多,直到今天,他的书房里没有安装空调,想必那是一种习惯

时光荏苒。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他越来越感到,一个人的成长始终离不开组织的帮助与好心人的关怀。如今,虽然他定居在省城长沙,但是他会常回原单位看看,帮助家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老乡同事请他写春联婚联等等,他都一一满足。

夏碧波乐于助人的故事,在他的家乡早有流传。话说有一年,他在县城经过一家小油漆店,发现店里的中年男子正在写毛笔字。一连几天都如此。夏碧波决定抽出时间去探个究竟。当他正式与这名男子接触时,了解到对方练习书法的积极性挺高,什么书体都练过,就是缺乏系统性。于是夏碧波指导他专攻苏东坡的字帖。方向比努力重要。这位中年男子经过一年多努力,成功参加了全国第七届书法新人展览和首届长江杯书法展览,因而正式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这位中年男子名叫王平辉,今年62岁。回忆起个人学书法的事,他就直夸夏碧波改变了他的命运,是他的可敬的老师。

夏碧波因书法而得名。他在当地书协组织里有多种兼职。 “只要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利的事都用心去工作”,他说。省书协组织书法进万家的活动他参加,省青年书协组织看稿会他到场,遇到当地大型书法展览他会赶到现场当起解说员,他担任了芙蓉区书法协会主席,他称这个“小芝麻官大有作为”,经常组织本区的书法爱好者互相切磋技艺,迄今为止,该区有4位同志加入了中国书协。眼下,他们正在组织“弘扬好家风,讴歌新时代”的书法比赛,投稿十分活跃。相信他会把这场比赛办得有声有色。

“芙蓉国里尽朝晖。”他对这诗句记忆颇深。诗句连着他的情。2016年2月28日,他在长沙美术馆首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开幕式上,他当众挥毫泼墨写下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沁园春· 雪”,鸿篇巨制,气势之大,成为当时“轰动性”的画面,引来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是的,有心的观众从这次展览上看出,夏碧波的性格中包含两个鲜明的特征,即气势与谦逊。

夏碧波身上的确有一股子气势,无论走到那里都能产生浓郁的气场,这是不争的事实。倒不是说他的气势要压倒多少人,但这种气势对于他来说,有着敢于挑战、不畏强手、越是艰苦越向前的强劲动力,与物理学所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如出一辙。所以看他写八尺大作,面无难色,势如破竹。反过来,欣赏他作小楷,则又能气沉丹田,蓄势而发。表演并不是他的专长,但只要他一出场,一定自信满满,精气神俱足,让人羡慕嫉妒恨。

这里,还要说说他的谦逊。

这些年,他参加过许多颁奖晚会,接受过无数次媒体采访,面对镜头,他总是腼腆的笑。细心的人还会发现,他几乎不会将头部抬得很高,这是他一惯对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低调做人,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他的老家门前有一座中型水库,那些水对他的滋养不能被低估。你看他来到长沙后,又选择在浏阳河与涝刀河交汇处购房,濒江而居,水绕家门。可见他从水中悟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

有人说,为人有气势就会显山露水,与谦逊相矛盾。可是,夏碧波就像他的书法作品一样,能够化矛盾为和谐,让险绝复归平正。

再次回归到培训的课堂上,夏碧波总是激情满怀,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授给学员。他希望他的学员个个都超越他。但是,他知道,光学书法教书法都不是最终目的,做人、做好人才是最终追求。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倡导“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他十分认同。他经常取法乎上,借王羲之、颜真卿、欧阳询、王安石、柳公权这些书法大家“修齐治平”的故事启发学员们在书写过程中心手交应,物我合一,通过自然书写的过程,感受所书写的优美文辞,自觉或不自觉地达到“修身”的作用。

正如他所说,书法家要有书法家的样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