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满宗“文化书法”的取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者:webmaster
时间:2008年3月01日 21:44

何满宗“文化书法”的取向

 

王岳川

 

中国书法是东方汉字文化圈的标志,在世界各类艺术中只有书法和文字结合得最为紧密,一提到书法就不可能不提到汉字。汉字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没有汉字审美书写的中国文化是难以想象的。从文字诞生并被书写时开始,书法就从来不是单纯的艺术现象而是以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一直成为中国知识文人为道为文为艺为书的明训。

观何满宗的书法,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文化书法”的意味的。所谓“文化书法”,意在突出中国书法的文化根基和文化内涵,强调文化是书法的本体依据,使得书法成为文化的审美呈现。大体上说,书法是“无法至法”的艺术形式,分内法和外法,内法包括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外法包括生命之法、境界之法和精神之法。书法超越技法而成为直指心性的文化审美形式,从中展现出生命的境界和哲学的意蕴。书法要达到炉火纯青绝不能满足于技法,真正的书法家都是在“技进乎道”的历练中去追求宇宙大化的心性价值的,可以说,何满宗的书法正是以此为目标的。

事实上,每个书法家都得面对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今天,传统仍然传递出历史岁月的魅力,如何使得传统和现代能够在个人心性价值上统一起来,使得书法既有文化本土性,又有审美的世界性,从而使中国书法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实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这个基点上看何满宗的书法历程,我注意到,他力求能打通文化与书法的关隘,使自己成为学问型书法家。他既注重书法又力求超越书法,使得他的书法大体上具有了四个文化特征。

甲、注重生命修为。做思考思想的思想者,当研究学问的学者。何满宗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探索精神。在中南海菊香书屋里感受伟人毛泽东“简朴的豪华”,在北京齐白石故居谛听“艺术的力量”,在孙中山、鲁迅、郭沫若、弘一法师、贝多芬、凡高等先哲的独具前进行“灵魂的对话”……何满宗从中见证了真实的人生——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越高,其生活上的要求越是简朴。而启发一个人的思维,并非好的外部条件。大凡甘于面对清贫的人,骨子里都蕴藏着一股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他们简朴的生活有着更加高贵的价值。“心正则笔正。”凡是能打动人的艺术作品,都是表现人性和揭示人内心思想与灵魂世界的。书法作为书法家思想载体,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人格的力量。真正的书法家也求能在作品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王羲之的书法是与晋代风流不羁的名士风骨相表里,晋代文人的超尘绝俗、不拘礼法、委任自然的个性,使得书法不仅成为文人精神世界独立的身份象征,而且成为上承汉魏气象下启唐代法度的艺术中介。而自王羲之以降的中国书法从此不再以书法实用功能为中心,而以艺术体验表现为中心,在“有意味的形式”中获得一念常惺的生命修为。何满宗将自己的思想溶入书法的研究之中,吸取碑、帖之精髓,广征博采,基本上自成风格。

乙、向往高峰体验。艺术之路是漫长的,只有不停地前进,才会有新的收获。何满宗的童年记忆成为他创作书法的个体无意识,年幼时他父亲带他去砍柴,当挑着沉重的柴火回家时,总想在路上歇一歇。父亲说,不怕慢,只怕站。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每天的练笔、写字于他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毛笔蘸着饱满的墨汁,在宣纸上散步,思考……书法的修炼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生命情操的陶冶,而精妙绝伦的作品则代表了东方人对生命高峰体验可能性极限的探索。张旭的草书剑拔弩张犹如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在飞扬流动的生命线条中凸现了中国艺术“舞”的特征,极大地突破了日常生活经验,进入到超越高妙的境界中去了。何满宗先后主张“走进经典”、“创意经典”,对中国书法史上部分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临习、创意,不断走进王羲之、米芾、颜真卿、王铎、怀素、黄庭坚,走进《龙门二十品》、《马王堆帛书》、《张迁碑》等等。不断走进经典,不断创意经典,从而创造出书家自己的经典。走进经典,为了继承;创意经典,为了图新。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诗》、《蜀素帖》,怎么走进?怎么创意?那就是用笔上求变化,方笔如帖,笔法刚毅,不失灵动,帖行碑意。结体上把握原帖字姿,力求神似。布局上将手卷化作条屏、对联、团扇、折扇和斗方,大小兼顾,和谐添趣。何满宗的思想划向更加深沉的历史。从怀素《自叙帖》到黄庭坚《诸上座帖》、《廉颇蔺相如列传》,从苏轼的“诵明月之思,歌窈窕之章”到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何满宗坚实地走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路途上。

丙、拓展生命内涵。何满宗将生活与艺术、思想与音乐等看成是相通相关相合的,因而他的书法凝聚了多个领域的文化因子,渐渐形成一种“郁郁乎文”的精神气质。对哲学的沉醉赋予了何满宗更为深广的视野,哲学的魅力触手可及。何满宗的哲学观念正深入书法内核。何满宗为“尚趣论”找到了支点。他认为当今之世界,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也在逐步提高。这样,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追求新、追求奇、追求趣,是必然之势。张岱年先生1999年为何满宗题语:“生机勃发创作艺术,弘扬传统面向世界。” “尚趣论”的真正意义,是对尚韵、尚法、尚意、尚朴的一种继承,一种弘扬,一种发展;是融韵、法、意、朴为一炉,推进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结合与发展,从而创造出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产生书法的时代高峰。

丁、追求“道”的境界。《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书法也承当了“传道”的心性启蒙功能,在“明明德”就是把本心光辉发出来,将自己所悟所思告诉天下百姓,使自己所做的事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仁者无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大人物造势,中人物做市,小人物做事。鸟的翅膀系上黄金,它就不能飞得更高。何满宗因此有了更为优雅的书法联想。他要用最刚毅的笔法来写潇洒的字体,帖派灵活不拙,碑派拙而不活,何满宗整合两者的优势,用笔沉凝奔放,用墨酣畅遒劲,意态洒脱,气韵高远。特别是近年研习草书,其书体的变化更是令人有新奇之感。古代士人或有家学渊源或出身科举,都有着丰厚的文化修养根基,使书法在古代中国达到艺术与文化的高度整合。20世纪许多大书法家同样是文化大家,如沈尹默、林散之、启功等。“文化书法”应在当代中国书法流派众多的话语角逐中,超越西化跟潮的流派横向移植,超越五四情结的现代性诉求,超越技法结构层面的艺术话语,坚持以文化胜心性胜的书法文化本源。何满宗“文化书法”的出发点是以文化为地基,强调心性修为的价值显现。他强调书法的文化内涵,摈弃、抵制各种低俗的“平面文化”。

中国书法绝不能一味追“新”逐“后”,按照西方的路子把书法写成“非书法”“反书法”,而应该张扬中国文化的个性,表现东方话语的完整性、境界的高迈性和文化的和谐性。当代书法如果一味讲求技术性形式性结构性,而忽略了文化性精神性和人格心性的提炼,那么青年一代真有可能抛弃书法。书法脱离日常生活的实用功能后在当代无可挽回地失落了,在全球化进程中,在电子传播和鼠标键盘的诱惑下,青年一代很少用毛笔写字,在波谱艺术和大众传媒的轰炸下,黑白两色的书法艺术正在青年一代五彩斑斓的图像生活世界中走向“文化”缺席。在消费主义成为时尚的时代,书法的真正魅力恰恰与诗歌、哲学和思想相通——其中蕴涵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昭显着特殊的文化魅力,那些止于技滞于巧的书法是不足观的。要像何满宗一样,从大量古今优秀作品中吸取养分,再结出自己的新果来,按照这样的文化书法理念创作出的作品,才可能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并能揭示出当代艺术精神的征候。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书法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TAG: 何满宗 文化书法 取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