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文之华”——刘文华 · 倪文华书法作品展将于12月30日开幕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者:邓启顺
时间:2018年12月19日 10:00


 

/刘文华

生活对于人而言,是丰富多彩的。而人在炫丽多彩的生活中有缘去感受它的美,可以说是幸运的。

儿时生长在京郊农村的我,从小学就结缘了书法。一路走来,由书法爱好者与普通的作者成长为专业管理工作的参与者,继而又成为书法艺术的研究者和书法文化的传播者。

可能是缘份也可能是命运,近五十年的人生道路在追寻问道中由艺术而辅就,在热爱和眷恋的追逐中而愈发专情。由爱之浅到知而深,由今之近至古而远,每一步每一阶都在痛苦与快乐的双重感受中度过,挣扎时的迷茫与失意时的创伤,虽练就了不矢志的意志,更重要的是由此演绎了成长,练就了心性,享受了知识和艺术予人的大美,陶养和慰藉了灵魂,感受了今人与古贤的情愫,体验了人与艺术的交融。

可以说,无论苦或乐,无论汗或泪,虽留下的可能是追寻的轨迹和并不成熟的体验,但这些结果的存在一一即在此展示的书作,不仅是那些留在纸上的笔迹,更多的是自己仍不满足对艺术的期盼。

做为艺术的践行者,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感受到的不是创作快感,而是灵魂的洗礼和陶冶。这些体验,不是来自技与术的渲染,而是沉淀在来自古典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因文化而生发的感动。这种成果一定是不成熟的或是稚嫩的,因为我与我们都只是行走在路上,走在一条今生永远都走不到头的路上。更何况我与我们都在追寻,追寻着承载着民族文明进程和文明精神的艺术,因为这个文明叫做文化。因此,面对着厚且重的历史文化,我与我们都是学生,是永远毕不了业的小学生。

传统因历史的积淀而成立,历史因时代的发展而沿续。我愿成为此间的一份子,以微薄的努力和浅显的探索,为艺术的博大和精深而呐喊。以最真诚的心和最敬畏的态度去守护着最干净的养育着我们的那片土壤。

此次展示的书作,是我艺术生涯中较多数量的一次创作,也是为展示而书写的心得。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之后,除去依旧从事教学以外,主要是继续研究历代书法和较多的把以往所学用于创作尝试。当然,做为一个年过花甲之人,尤其是期盼着自己的艺术人生再赴春天,所 以这次展示的部分作品,权当是起程之举与消化之作吧,我想到的只是岂因窘态而畏面公婆。

在此展示启始之际,仅以此心语,代为前言。并以心中之想代为对朋友们的信赖表达感激之情。

这次活动有幸与湖南的倪文华先生同堂展览,乃是缘份更是情义,尤其是对艺术的共同追求和认知。倪文华先生的盛邀和对我的信赖,令我感动,特别在“唯楚有才"的历史文化重镇湖湘展示书作,也难免有些畏惧之想。但让我鼓起勇气的,一是展示的根本是向社会汇报,二是通过展示检验自己,三是发现问题明确方向获得再前进的动力。由此,促成了此次展览,也是此展的根本动机。

借此,由衷的感谢湖南省书法家协会,感谢湖南省书法院;感谢广大的书法同道朋友,感谢为此展付出辛勤努力的朋友们。

2018年11月于北京

刘文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主任。


且如花萼振

/倪文华

 我以为,名字之于人是有某种暗示作用的。我的名字不是父母取的,也不是爷爷奶奶取的,是第一个看见我并接我来到世上的一位叫“邓大姐”的接生医生给取的。这个名字早早在我心田里播下了“文墨”的种子。这位“邓大姐“成了母亲生前嘴里经常念叨要感恩的一个大好人。为此,我从未想更改这个有着时代烙印而且重名很多的名字。涉世既深,方知以文华两字命名者多矣,以文华命名而擅文艺者亦多矣。然与知名书法家燕山刘文华先生同名,乃可遇不可求之缘份。敬邀办展首为尽同名之缘也。 

 刘勰有言:“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者,千载其一乎”。刘文华先生生长于北京近郊燕山脚下,我生长在逶迤南岭骑田岭中。皆从小染翰,执念笔墨,同好汉隶。不期相遇,对我多有激赏鼓励。尤记七八年前在其弟子所办湘女楚韵艺术馆点评我之行书,多有褒奖。今年应邀来书道湖湘讲学,见我之隶书又不吝加以肯定。是因我俩与生俱来有山之稳重耿直性格,又具真诚率意之性情。移之于书艺,则审美取向皆好沉雄渊雅、宽博正大、奇宕豪放的汉隶风华。同名、同好,同向,“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可谓次谢知音之赏也。 

 很早便知刘文华先生以隶书获全国大奖,又长期供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专事书法研究和教学,创作领风骚,桃李遍天下,于书坛声誉甚隆。我因公务繁忙,从未脱身专事书法,一直以厚古爱今的态度,以干好工作又不废笔墨的精神坚持书法研习,而刘文华先生的隶书就是我习书过程中对标借鉴的他山之玉,受益颇多。此次同展,更是期望能以其为标杆,察己之不足,启书法之妙道,究汉隶之高境。 

 《易-革》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又曰:“物相杂,故曰文”。故“文“之深意实乃”变“之谓也。长我十余岁的刘文华先生“仍不满足对艺术的期盼”,认为此展“权当是起程之举与消化之作”,其花甲后求变之心境于此可见。我亦必借展发力,让知命初渡后半百年华仍如花萼振,孜孜以求形变、神变、气变、境变,竭尽书家之能事。 文质相符,情采相应,是谓文华。焉能辜负。

2018年11月晚于彧文阁礩庐

倪文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院副院长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