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 900年坚守与选择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陕西日报   发布者:
时间:2013年5月03日 11:44

 

2013年4月9日,碑林,春色在这里带了几分墨香。

 

不算大的会客室,挤满了来自全国的重要媒体,大家期待着一个书法圣殿即将公布的重大决定。

 

碑林博物馆馆长赵力光宣布:“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正式设立‘西安碑林奖’,书法作品展向全国广大书法爱好者和海内外华人征稿。”

 

无疑,“西安碑林奖”将是这座900年书法圣殿对书法艺术的一次顶礼和号召。

 

传统

 

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在战火和荒芜的逼迫下,唐朝蔚为壮观的《开成石经》“徒置于符学府之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由此完成了《开成石经》等碑石的最后迁徙,奠定了西安碑林的基石。当碑文静置于此900多个春秋,可以确信,她涵养出一种对传统无法撼动的坚持。

 

也见过花哨的笔墨,也见过穿金戴银的书法,更曾被不可胜数的书法家搞得云蒸雾罩,喧扰的时代似乎多了浮躁的笔墨。什么是好?什么是功夫?如何界定。千年的碑石似乎给了最佳的答案。

 

碑林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冰这样说:“每每走在《开成石经》下,欣赏着唐代精美的小楷时,也想起当代书法,今天的书法群体巨大,但有几个老老实实在楷书上下工夫的?又有几个人能够写出唐代小楷风貌的?楷书的‘横平竖直’如同京剧的‘字正腔圆’,有些写楷书的人,把字写得‘七扭八歪’,还自称‘个性’。假如今天我们再来一次《开成石经》,还能做得了吗?”

 

还能做得了吗?这是询问,更应是自问。“我见过日本人(海外游子)在碑石面前下跪,我见过台湾人拂碑流泪,可是我不知道,现在的所谓书法家有几个来看过先辈的手迹。”王原茵副馆长说。

 

事实上,当今书法怪象繁多:以怪为美,不演习传统经典,胡乱几笔,就自诩创新,字越来越丑,审美没了标准,普通人看着糊涂,专家看着无奈;以利习字,写字似乎成为生财的营生。写字,比赛,出名,挣钱,似乎成为很多人的习字思路。须知一代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早年为生计,标出润格,可是后来他很不愿向别人提起这段经历。也许我们不应该反对文字成为商品,但执著于金钱的文字,又该让人如何看待他的笔墨。

 

“中国文化是一个功夫文化,书法必须面对传统下工夫。中国文化更是道德文化,以德润墨,是书法家应有的坚持。我们守着祖先的珍宝,更守着中国最纯粹的精神,这是我们的坚守,更是我们的态度。”碑林博物馆强跃书记给出了碑林的态度。

 

“不要赞助,不要合作,碑林就是我们的资本。西安碑林奖,就是要用碑林千年的文化力量为准绳,用世代打磨出的书法笔力,打造属于这个书法圣殿的世界大奖。”赵力光馆长确立着一个属于碑林的目标。

TAG: 西安碑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