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剑:追寻处处——说说程仁其书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湘潭书法   发布者:admin
时间:2023年9月14日 10:00

追寻处处——说说程仁其书

穿梭与停歇,是入世人生应有的节奏与常态,也是一位对自己有要求的书者应有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程仁的书法与生活,可以说处理停当,忙而有序,属于穿梭其间非常突出的一位。作为年轻的新生代书法人,程仁与其书法在历经铅华之后,没有选择浮华与焦躁,而是选择了实践与行旅。这,在于她真实的人生态度,更在于她对书法真诚的艺术态度。

程仁诞生于“湘中灵秀千秋永,天下英雄一郡多”的古城湘潭,生长于一江两岸、双璧无暇的雨湖烟柳深处,延续着无非湘水余波的独特自信,也积累着原是濂溪一脉的人文底蕴。她的书法,自然而然带有薪火相传的优良基因,也加持着艺术学院的专业基础。当然,这些是土壤与环境,对于书法,只是基点,也只是门径。在历数多年的书法学习路子中,她曾经沉寂于实用与端严的雅俗共赏,徘徊于湖湘老一辈书家的身影之下。当敲开国展大门之后,程仁以其清晰和敏锐的眼光,走出展览机制的审美范式,以行书和草书为着力点,旁及魏晋以来的小楷、简牍、章草、篆书等等,开始了新的跋涉,也理解了唯古是求的莫大意义。她在历代经典的书法遗存之间穿梭,停歇,徘徊,精进,让自己的书写走到了一个自己前所未有的新领域和新挡位。这一路走来,可以见到程仁的晴川历历,星光点点,更可以见到程仁的追寻处处,步履盈盈。

此时的程仁,开始具备和养成了善于思考的能力与习惯,也作出了安静与沉淀的理性选择。此时来看她的书法,已经走出了一度彷徨的山重水复,看到了属于自我的柳暗花明。她的书法,在适应自己的书写特性中逐渐追寻到了适合自己的选择路径。温润而出的行书源于苏黄,出入阁帖,取法明清,转而得益于明师萧文飞先生所指导的用笔与造势,轻松到位,不落俗格,点画精致准确却又不是刻意而为。她的草书,追求羲献,感受傅山,近年受日本“三笔三迹”影响,追溯藤原,在缠绕缠绵中简约提炼,姿态跌出,线条厚实,而不失风致。仿佛那支柔毫听懂了艺术的密码,在她那充满理性和感性的手上运动得如此轻灵活脱,极尽所能而无丝毫装饰痕迹。书写所表达出来的艺术语言既有气度,又有气息,既有经意,更有率意,体现出一个湖湘女子的细腻与温良,也表现出一位年轻书者的才华与多能。这是对于古代书法经典法帖不断穿梭与思考停歇之后的从容表达。从技法层面来看,她对宣纸与毛笔的理解更为深入,不是简单的操持所能达到,也不是几年的光景就能驾驭。从艺术表现层面来看,大小尺幅,驾驭能持,风格变化,出入随心。这,就是湖湘书坛让人刮目的湘潭女子程仁!

取法在于取舍,探源在于溯本。我想,近些年程仁在窥得笔法和结体堂奥之后,应该是懂得了书法本源的其中要义。她毅然负笈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湘潭,走出了潇湘,去求学,去交流,去追寻。归来之后,她在做量的积累,也在做视野的拓展,更是在做艰苦的修行。她海量地将不同法帖进行周期性和阶段性的临写与体验,让书法学习逐步朝课题化、学术化方向演进。诚然,倘若此时来说她的风格语言和审美定位,似乎还为时尚早,我也不能妄下定义。因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个阶段的程仁还在用线条入古诠释,再现经典。这种积极的取势足以让人关注,而且不容忽视的是,她以笃定的行为在努力地做好,做扎实,做得尽量深入。一批批不同阶段的临摹与创作,在说明在生活忙碌的夹缝与家庭琐事的间隙,程仁能将书法做到日课如常,而且做的思考和下的功夫已经超出绝大多数的同龄与同道。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如何让自己的书法有古贤风度、有提按变化、有书卷气息,有墨色变化,体现出良好的书法修养和审美格调?程仁选择的是寻找更多的墨迹参照。她一度从二王的帖系脉络中沉浸打磨,吸取了严谨、秀丽、自然,高逸的帖学风韵,传承了魏晋尚韵的传统审美情怀。她接受的领域似乎还不想停留于这些,她最感兴趣的不是耳熟能详的普通经典,而是偏门冷异的文人墨迹,包括民间墨迹。

反观中国的传统书法,特别是晋唐墨迹传本,流传下来的非常少,而日本在大唐同时期的书法家的作品,反倒留下来比较多。在学习书法的时候,有慧眼的书法家会将目光转向同时期的日本,以日本的流传墨迹作借鉴。其原因是,这些日本书法作品的作者,更多见到了中国晋唐时期的书法墨迹本,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留了当时笔墨痕迹和风气。特别是藤原佐理、藤原行成二人,将草书演绎得高古玄妙,启功先生认为他们得书法“笔端风雨,不减颠素”,使草书的线条更加洗练柔润且富有弹性,颇似假名那样连绵游丝的笔法穿梭其间,显得格外生动且变化莫测。程仁作为小小女子,却似乎有着大大的灵光,明白自己的机会在于视野能否突破局限。她阶段性地选择了这些法帖。有了这些范本的参照,程仁最近的书风有了新的、更为可喜的消息,书写其中似乎有藤原、良宽,也似乎有金农、伊秉绶。这是理性而从容的选择,也是从纷繁中理清头绪的更新层面。程仁的书写,穿梭于其间,亦或停留于其间,将节奏和图示体会得十之八九,将字法和墨法熟练得了然于胸,将符号和语言理解得纤毫逐显。当然,这一阶段她对于虚实的拿捏还需要训练,繁琐多余的空间和线条还需要锤炼,字法结体古后生变的合理性还需要推敲,但并不掩饰和影响她对艺术的真我展现。再加上如今的程仁,已经将事业与书法紧密相连,入编教育领域,了无俗事烦身,加上协会地位的视野,相信这一过程也会来得实在,来得轻松,来得无怨无悔。

毋庸置疑,书法艺术在于表达写意性与书写性。程仁的书法能够做到落笔成幅,有开合的经营,有自然的挥洒,有法度的延申,这是明确的。尤其近期书写状态,对于帖学审美范畴的理解是更为深入的,其细节处的再现,也是她的优势,细笔细线,更显韵致,用笔肯定,清爽精巧,使转提按,直逼古人,显示出她作为女性的细腻与敏感,也展现出她长期入帖的淡定与从容。但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们需要关注点画,强调用笔,把握结体,在帖学低走、碑学大兴,直至碑帖结合的近、现代书法历史条件下,更需要碑帖结合,万法归一,不事怪诞,以一种高古和文气、简约和萧散的笔调流露在笔端,如人文,如篆籀,如修养,如境界。我们应该要倡导的是,书法与生活,读书与为艺,源流与时代,值得一辈又一辈人捡起来,传下去,将书法的精髓用人性和生命解读,穷其一生去品读玩味,慎思笃行。我想,充满想象的程仁此时似乎已经理解。

放眼当下书坛,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小窗幽记》有句云:“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我充分相信也更加期待,作为新生代的年轻书法作者,当下与未来的程仁,秉持读书与创作并行,重视厚养,穿越层云,步履将更加坚定,因为她选择了追寻处处,走出围困,向着理想,也向着阳光。

程仁简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书协女书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湘潭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湘潭市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


(本文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隶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湘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齐白石纪念馆馆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