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中兴颂》石刻略考 陈文质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者:webmaster
时间:2008年3月01日 00:22

摩崖“三绝”潇湘奇气

——《大唐中兴颂》石刻略考

陈文质

浯溪,是国内一处罕见的露天碑林,位于湖南省祁阳县城西五华里的湘江边上。被誉为“鲁公遗墨此第一”“宇宙杰作”的《大唐中兴颂》大摩崖刻,就座落在这里,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摩崖石奇、文奇、字奇三者珠联壁合,素有“摩崖三绝”的美称,为历史所重。

《祁阳县志》载:“浯溪胜景,天地生成”。浯溪,传说原没有名称,唐大历四年(公元七六九年),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元结(字次山)因母丧请辞,“爱其胜异,遂家溪畔,修耕钓以自资”。叹其溪水潺潺汩汩,长流不息,注入湘江、命曰:“浯溪”,并在溪流两边石山的危崖上建“台”、“”,二亭。浯、、“合称三吾,取“人皆得而吾之”之意,以铭文记之。

摩崖石刻位处台石壁,这里危崖数十丈,临江而立,因是层岩,长期受风雨剥蚀,断裂碎割,苔藓复盖,斑烂拙朴,不可名状。独有摩崖高阔数丈,顽冥巨石悄然壁立,《大唐中兴颂》丈余篇幅,气概恢宏,光采奕奕,蔚为奇观。清咸丰年间,重建碑亭,依石山而造,亭檐高高嵌于摩崖石刻上端,俗称“半边亭”,上悬“三绝亭”榜书匾额。亭两边石柱有联赞曰:“地阔天开,其文独立,山高水大,此石不磨!

摩崖中刻之文为中唐著名诗人元结所撰,公元七六九年,元结作为中兴功臣,在参予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结束后,隐居浯溪,他退隐后,悉心研究了唐王朝的盛衰历史,撰写了著名的《大唐中兴颂》一文,以为后人警策。《大唐中兴颂》全篇333字,22行,行字数不等,其正文云:

“噫嘻前朝,孽4臣奸骄,为昏为妖;边将聘兵,毒敌国经,群生失宁,大驾南巡,百僚窜身,奉贼称臣。天将昌唐,睨我皇,匹马北方;独立一呼,千麾万;戎座前驱,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复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事有至难;宗庙冉安,二圣重欢,地辟天开,蠲除妖灾,瑞庆大来。凶徒逆俦,涵濡天休,死生堪羞;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能令大君,声容,不在斯文,湘江东西,中直浯溪,石崖天齐,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何千万年。

这篇颂文明颂肃宗中兴,实则总结了“安史之乱”的起因,讥讽了唐玄宗的昏庸误国,对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作了有力的揭露和鞭挞。颂文起首寓情入物,收束借景抒情,语文简朴明快,不务辞藻,不用典敌,不拘平仄,不用对偶,三句一韵,一气呵成,称得上是一篇寓意深刻,造语奇警的颂文。

《大唐中兴颂》的书法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之手。公元七七一年,颜真卿来到浯溪,元、颜两人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功臣,又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颜真卿将元结的《大唐兴颂》用楷书书丹成为高宽各一丈三尺,字径五寸的巨幅作品,再由匠人精心摹刊于石壁上。

《大唐中兴颂》全篇布局紧密,真力弥满,字头撑格,给人一种向我澎涨感,充实茂密,字里行间映射着时代的进取精神,表现出书法家驾驭巨幅的功力与将军戎马疆场的情志。

颜真卿以其坚贞的爱国气节而名垂青史。字如其人,《大唐中兴颂》书法严正,浑厚雄健,寓含着刚正坚颜的气质。摩崖石刻虽为楷书,但颜真卿吸取了北碑,古籀的精华,并参入了篆隶的笔意,精神内蕴,古拙耐看。其横竖笔法藏锋明显,撇捺勾勒力挽千钧。全文无一弱笔,真是“磊落巍峨”;“含古籀之义理得分隶之谨严”,双不倒,看不厌。

在谋篇上,颜真卿运用了纵有行,横有列,行距略大于字距的通常用的楷书布白方法,但从几处定位、提行、空格、“丢行”的处理,又近于“手札式”,计白当黑,涟漪喁喁,虚虚实实,有自然之妙趣,这全得力于颜真卿当时感情的律动。

除此之外,《大唐中兴颂》的书法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在笔画上,颜书早期书法中的横轻竖重,蚕头燕尾的特点在《大唐中兴颂》石刻中表现已不明显,这说明颜真卿书法直到晚期还在摸索擅变。二是受民间书法影响,颇多简化字。如作为,驱作,异作升,作复等,在“严严有法”的唐代,颜真卿此举不能不说是一种大胆革新的行为。三是《大唐中兴颂》别出心裁,在竖式书写中采用了从左至右的破常规排列写法。如此等等,充分显示出当时书坛如何创造具有盛唐审美趣味的书法面貌的整个发展、演变过程。

《大唐中兴颂》是颜真卿六十二岁时所作,是他书法艺术成熟的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大楷作品,故在颜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书法名家都十分推重此碑。苏东坡称其“雄季独出”1时代王世贞,清代杨宾等在评该碑时,都称其为“鲁公法书第一”。2就连强烈贬颜楷为“丑怪恶札之祖”的米芾,也被该碑的宏大气魄所折服,歌之为“昂然有不可犯之色”。3从时代的审美角度审视过去,纵览颜书《大唐中兴颂》这样一幅硕大的楷书作品,笔者以为也有他不尽人意之处,从整体效果来看显得有些刻意求工,字工而意逊,字的点划过于规范化,有齐头脚之嫌以致雄强中微见习气。

《大唐中兴颂》据记载还有三种翻刻碑本傅世,即宋吴町重摹本,四川资州“东岩本”,四川剑州本。

《大唐中兴颂》石刻的正文末端有小字刊刻着镌石者的姓名,惜因年代久远,只显其“刊刻”二字,作者姓氏已模糊难以辨认,但从摩崖石刻笔画的内力,其线条劲挺圆畅,从容而不迟疑,可知必出自高超匠人之手,颜鲁公极重视刻工水准,培养家童作业,这里可得到佐证。

 

注释:

  1《东坡题跋》

  2王著《州山人稿》、杨著《大飘偶笔》

3帝《海岳评书》

TAG: 大唐中兴颂 石刻 陈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