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的艺术特色 张 敏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者:webmaster
时间:2008年3月01日 22:19

书艺之典范    书论之绝唱

——孙过庭《书谱》的艺术特色

张 敏

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它使楷书走向成熟,草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孙过庭便是这个时期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其《书谱》则是这个时期草书发展的代表作。

孙过庭,字虔礼,吴郡人(今江苏省)。生卒年不详,据推测,大约生活在唐太宗贞观至武则天垂拱年间。孙过庭一生坎坷,仕途不畅,怀才不遇,将短暂的一生倾注于笔墨之中,将聪明的才智寄情于翰墨之间。数十年临池不辍,坚韧不拔,遂成唐代独具一格的书法大家。

《书谱》是孙过庭留给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具有精妙绝伦的书法艺术,而且是一部内容十分丰富,观点独到精辟的书学理论名著,堪称中国书法史上书艺与书论合壁的“双绝”之作。下面我就其书艺、书论等方面作个简单的评述。

《书谱》是一本公认的优秀今草入门范本,被历代书法学习者奉为圭臬。我们仔细揣摩它,学习它,不得不承认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孙过庭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楷模。宋米芾在《书史》中称:“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晋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发扬、完善了今草体势,自此以后,得“二王”今草真谛者,应首推孙过庭了。他继承了“二王”中锋用笔,侧锋取妍,似斜反正,若断还连,婉转婀娜,飘逸沉着的今草体势。他的继承,出之“二王”,又非完全晋法,明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论:“结字犹存汉魏间法,盖得之章草为多”。可见,《书谱》的继承,又取汉隶之质朴,魏碑之厚重,章草之率意。他的创新,米芾论《书谱》“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清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说:“唐初诸人,无一不摹右军,然皆有蹊径可寻。独孙虔礼之《书谱》,天真潇洒,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这些论述,充分道出了孙过庭的创新精神,《书谱》是具有自家面目,具有时代性的“过庭法”。

具体说来,《书谱》之美,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穷变于笔端    从《书谱》中看,孙过庭用笔变化之多,真可谓“穷变态于毫端”,不断实践着自己的理论。他的穷变主要有:一是在“执使转用”上。他说:“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转,谓钩钚盘纡之类是也;用,谓点画向背之类是也,方复会其数法,归于一途”。要掌握执笔得力,使笔得法,转笔圆活流畅,用笔如何配合点画,将其四种方法融合一起,灵活运用。二是在“起伏顿挫”上。“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他强调,下笔必有缘由,不可轻举妄动,一横一竖在笔端要有起伏变化,一点一画在笔端要能分出转折停顿。三是在“徐缓疾速”上。他的“将反其速,行臻会美之方”的论断,意即是,如果迟缓迅疾得当,就会达到集合众美的境地。在书法创作上,一定要疾缓兼得,当疾则疾,当缓则缓。此外,还有笔墨浓枯燥润,用笔中侧藏露等方面的变化,在这里不一一而足。孙过庭正是因为把握了“穷变”之奥妙,使《书谱》粗看平凡,细察而觉伟大。《书谱》才具有音乐之旋律,舞蹈之节奏,才能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

寄情于点画    情是一种心理动作,是有感而发的,这种感是发自内心的。具体就书法而言,则是表现在字里行间的内在精神上。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草以点画为情性”,情性表现于点画之中,一要圆熟流畅,才可出现“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艺术效果。孙过庭写《书谱》时,点画十分圆熟流畅,毫无凝滞之态。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赞:“《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二要真情实感,才会有“风骚之意”。“凡骚之意”,即合乎《国风》、《离骚》的意旨。孙过庭的《书谱》则是发自内心的呼唤,他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于笔端,表现在点画之间。使人读后,产生心理的共鸣。

妙合于自然    书法艺术源于自然,古人有《笔阵图》七条: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撇,陆断犀象;戈,百钧弩发;竖,万岁枯滕;捺,崩浪奔雷;横折钩,劲弩筋节。此七条,用自然之物比喻书法七种点画形态。孙过庭则用自然之物描绘书法用笔之变化,他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从孙过庭的《书谱》中可以看到:点画之多姿、结字之遒美、行笔之流畅、草法之周详、布局之奇巧,一切都是天机流宕,顺乎自然,使静止的文字与自然界的万物妙合,于理法中去求得个性的解放,进入了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的境地,绝无雕琢之饰、狂怪之习、弩张之态。使人不得不叹服,孙过庭造诣高深,格调高远。

我们学习今草,不仅要学习《书谱》之法书,而且要深入研习其书学理论。这样,才会使自己的书法技艺提高得更快。《书谱》之理论博大精深,我们读后,发现《书谱》诠释了许多书法之真谛。

《书谱》的理论是全面的,几乎涉及到了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中国书法批评史上,《书谱》是继后汉赵壹《非草书》之后当之无愧的又一个里程碑。它大致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观点。

(一)《书谱》的书体观    如“八体之兴,始于赢正。”对八种书体的兴起作了定论,“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对四种主要书体的特点作了简明的概括。

(二)《书谱》的技法观    孙过庭在这个方面论述是极其全面的,有如何写好楷、草的方法,有把握执使转用、徐缓疾速、起伏顿挫、行笔住笔、藏锋露锋、浓枯燥润的技巧。如“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就是说,楷书以严谨的点画为外在形态,以提按顿挫的运笔为内在的情趣;草书以严谨的点画为内在的情趣,以提按顿挫的运笔为外在的形态。如果我们学习楷书、草书,不掌握这一道理,是学不好的。

(三)《书谱》的创作观    孙过庭认为,书法创作与人的心情、条件、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如“写《乐毅论》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环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就是论述创作心情的一段精典之语。

(四)《书谱》的自然观    孙过庭将字之点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相统一,运用形象思维,使抽象的点画具体化了。

(五)《书谱》的抒情观    “达其情性,形其衷乐”,孙过庭指出了书法的艺术功能是抒发感情,形容衷乐,它同世界上一切艺术形式一样,最终是表现人的世界观,是人类心灵世界的外在表现形式。

(六)《书谱》的审美观    在《书谱》中,提出了诸多的审美观点。如谈到书法“古质而今妍”时,要求“贵能古”而不“乖时”,顺应时代而不同流合污,不能只有“古质”或只有“今妍”,要二者兼得。在谈到风坤、法度高远的王羲之书法时,提出了“不激不厉”的儒家立场的审美标准,要求不激动,不浮躁,不火气,才会有如同千年陈酿,醇而有味的书法。等等。

(七)《书谱》的学术观    孙过庭对历代流传关于书法笔势的评论,谈了自己的见解,对《笔阵图》和王羲之的《笔势论》提出了质疑,还对“字如其人”发表了诸如“狐疑者溺于滞涩”(意即“多疑的人,写字沉溺滞涩”)之类的看法。

(八)《书谱》的学习观    《书谱》谈了许多学习书法的方法,如何学好《书谱》,可以说《书谱》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一是“察之尚精,拟之者贵似。”这是说学习书法一定要仔细观察,悉心临摹,先求形似,后法神似。二是“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这告诉我们,学习书法,一定要掌握临摹的方法,运笔的道理。否则,想把字写好,是不可能的。三是“草不兼真,殆于专谨”,“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其大意是学草必习楷,如果不是这样,其草书必然在点画上杂乱无章,没有规矩。四是提出了学习书法的三个阶段,揭示了书家形成的过程。即“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是学书之要诀。如果您能持之以恒,能努力去实现这三个阶段提出的要求,必能实现您成为一个书家的夙愿。

这八个观点是《书谱》的基本观点,其中还有许多精彩的

论述,不一一列举。如何学好《书谱》,值得再提的是,一定要注意草书的辨识,把握草书点画的表现与使转的运用。

《书谱》这部精典书法理论名著,我们读后,还发现其中蕴藏着深刻的哲学思想,现列举二例,以飨读者。

第一例: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合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阐,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得时不如得器,得器不如得志。若五乖同萃,思遏手蒙;五合交臻,神融笔畅。畅无不适,蒙无所从。

这就是著名的“五乖五合”论,即论述书法家在五种顺意与五种不顺意的情况下,写出的字有优劣之别。孙过庭强调,写字之时,天气好不如工具优,工具优不如心情畅。如果五种不顺意同时具备,就写不出好字;如果五种顺意同时具备,就会写出称心如意的作品。这说明环境对写字的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写出一幅好的作品,需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一种愉悦的心情。反过来,如果外部条件再好,自身的水平不行,怎么也写不出好字来。也就是说,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做其他事情是这样,写字亦然。

第二例: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留不常迟,遗不恒疾。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乍显乍晦,若行若藏。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住笔与放笔”、“迟缓与迅疾”、“燥与润”、“浓与枯”、“方与圆”、“藏与露”,背离羲献不失规矩,违反钟张不失精妙。这一对对的矛盾关系同时存在一幅作品中,做到“违而不犯,和而不同”,这不正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在书法中的体现。它要求矛盾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世间的万事万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关于《书谱》本身,也有众多争论。例如,《书谱》到底是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是一篇序,还是一篇正文。如果是完整的一篇文章,为何开篇又记有“书谱卷上”等等。这些有待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去考证,去研究。

TAG: 艺术 书谱 孙过庭 特色
上一篇 下一篇